一、基本概念
1. 什么是AIE荧光探针?
AIE荧光探针是基于聚集诱导发光(Aggregation-Induced Emission,AIE)现象设计的一种荧光检测工具。它由具有AIE特性的分子构成,在溶液中单独存在时发光较弱或不发光,而当发生聚集时,荧光强度显著增强,利用这一特性可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。
2. AIE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?
AIE 现象是由香港科技大学的唐本忠院士团队在2001年偶然发现的。他们在研究一些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时,发现这些化合物在稀溶液中几乎不发光,但在聚集状态下却发出强烈的荧光,这与传统的聚集导致荧光淬灭(ACQ)现象完全相反,由此开启了AIE研究的新领域。
二、工作原理
1. AIE 荧光探针的发光原理是什么?
AIE 荧光探针的发光原理主要与分子内运动受限有关。在溶液中,AIE 分子可以自由旋转和振动,吸收的能量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释放,因此荧光较弱;当分子聚集时,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分子内的旋转和振动,非辐射跃迁受到抑制,能量更多地以辐射跃迁(即荧光)的形式释放,从而使荧光增强。
2. 如何利用 AIE 荧光探针进行检测?
当 AIE 荧光探针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时,会导致探针分子发生聚集或聚集状态改变,进而引起荧光强度的显著变化。通过检测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,就可以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测。
三、与传统荧光探针的区别
1. AIE 荧光探针与传统荧光探针相比有哪些优势?
抗聚集淬灭:传统荧光探针在聚集时容易发生荧光淬灭,而 AIE 荧光探针在聚集时荧光增强,更适合高浓度检测和生物成像等场景。
高灵敏度:由于聚集时荧光显著增强,AIE 荧光探针能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目标物质,灵敏度更高。
良好的光稳定性:AIE 荧光探针通常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,在长时间的光照下仍能保持稳定的荧光信号,有利于长时间的监测和成像。
2. AIE 荧光探针是否可以替代传统荧光探针?
虽然 AIE 荧光探针具有诸多优势,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荧光探针。传统荧光探针在某些特定领域(如特定波长检测、某些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等)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在实际应用中,应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和场景,选择合适的荧光探针。
四、制备与修饰
1. AIE 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有哪些?
AIE 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,常见的包括有机合成法、纳米组装法等。有机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备具有 AIE 特性的分子,然后对其进行修饰以获得特定的检测功能;纳米组装法则是将 AIE 分子与纳米材料结合,通过自组装等方式形成纳米级的 AIE 荧光探针,以提高其检测性能和生物相容性。
2. 如何对 AIE 荧光探针进行修饰以提高其性能?
可以通过对 AIE 荧光探针进行化学修饰,如引入特定的识别基团、亲水性基团、靶向基团等,来提高其性能。例如,引入识别基团可以增强探针与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结合能力;引入亲水性基团可以提高探针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;引入靶向基团可以使探针能够特异性地到达目标组织或细胞,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靶向性。
五、应用领域
1. AIE 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哪些应用?
在生物医学领域,AIE 荧光探针可用于细胞成像、生物分子检测、疾病诊断等方面。例如,利用 AIE 荧光探针可以对细胞内的细胞器(如线粒体、细胞核等)进行特异性成像,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;可以检测生物体内的蛋白质、核酸、酶等生物分子的含量和活性,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。
2. AIE 荧光探针在环境监测中有什么应用?
在环境监测中,AIE 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水体、土壤和空气中的污染物,如重金属离子、农药残留、有毒气体等。由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,能够快速、准确地检测出微量的污染物,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3. AIE 荧光探针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?
在食品安全检测中,AIE 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,如兽药残留、霉菌毒素、非法添加剂等。通过与这些有害物质的特异性结合,产生明显的荧光变化,从而实现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,保障食品安全。
六、AIE荧光探针有缺点
1. AIE 荧光探针的主要优点是什么?
除了前面提到的抗聚集淬灭、高灵敏度、良好的光稳定性外,AIE 荧光探针还具有合成相对简单、易于修饰、检测范围广等优点。
2. AIE 荧光探针存在哪些不足之处?
AIE 荧光探针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,例如部分 AIE 荧光探针的水溶性较差,需要进行修饰才能在水溶液中应用;有些 AIE 荧光探针的毒性较高,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;此外,AIE 荧光探针的发光波长有时会受到一定限制,可能无法满足某些特定检测的需求。
上海伊普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EPRUI Biotech)深耕于单分散微球材料领域十余年,其单分散微球:聚苯乙烯微球,PMMA微球,氧化硅微球,荧光微球,链霉亲和素微球,磁性微球等产品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,是生物医药、液晶平板显示、分析检测,体外诊断,仪器校准等领域核心卡脖子材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