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点荧光微球
量子点荧光微球(Quantum Dot Microsphere, QDMS)是包埋多个荧光量子点的单分散聚合物荧光微球。量子点作为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,一般由II-VI族元素或III-V族元素等半导体材料构成,粒径一般为2-20nm之间,量子点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并放大荧光检测信号,明显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。量子点荧光微球表面可以富含羧基(-COOH)、氨基(-NH2)以及链霉亲和素(-SA)等官能团,满足各种标记需求。

产品优势
1. 高稳定性:量子点荧光微球在长时间激发光照射下,仍能保持稳定的荧光强度。将量子点包埋于无机或有机材料内部,有效降低了外界环境对其的影响,极大提升了光信号和光稳定性,保障了在复杂使用场景下性能的可靠性。

2. 强荧光强度:其荧光亮度较高,能产生较强的荧光信号,可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。相比传统荧光材料,量子点荧光微球的发光强度优势明显。
3. 生物相容性好:微球表面可进行功能化修饰,如偶联抗体等特异性生物分子。通过表面亲水包覆处理,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,非特异性吸附低,适用于细胞和组织标记成像、流式细胞分析、免疫印迹、荧光免疫层析检测等。
4. 工艺稳定,批间差小:用先进的微流控控和层层自组装(LBL)技术,结合闭环控制系统,确保工艺稳定性和卓越的批间一致性。通过精密调控油水相流速,产品粒径控制CV<3%。
产品应用
荧光免疫层析:作为理想的荧光标记物,可应用于侧向层析技术。相比传统荧光微球,量子点荧光微球具有更高的灵敏度、更少的本底噪音和更好的稳定性,众多层析厂商预期使用其替代传统荧光微球,以提升产品检测性能,实现对生物标志物、病原体等的快速体外诊断检测 。

微流控芯片技术:与微流控芯片结合,结合多光谱信号识别技术,实现多信息数据挖掘过程。在微流控体系中,量子点荧光微球可作为荧光标签,利用其荧光编码特性,在微小的芯片通道内对多种生物分子进行高通量、高灵敏度的检测和分析,推动微流控技术在生物分析、药物筛选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。
荧光质控:量子点荧光微球作为新一代荧光质控微球,凭借其卓越的光学性能和优异的稳定性,为体外诊断(IVD)和生物检测提供了可靠的质控解决方案。其独特的核壳结构设计确保量子点牢固封装,有效防止荧光物质泄漏,同时多层包覆技术赋予微球出色的抗干扰能力,可在复杂生物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荧光信号。
产品规格
货号 | 名称 | 发射波长 | 表面基团 | 质量浓度 |
---|---|---|---|---|
EPRUI-QDMS-530 | 量子点荧光微球 | 530±5nm | -COOH | 5mg/ml |
EPRUI-QDMS-625 | 量子点荧光微球 | 625±5nm | -COOH | 5mg/ml |
说明:
1. 激发波长范围:绿色量子点荧光微球300-500nm,红色量子点荧光微球300-550nm,具体激发波长范围可根据自身条件择优选择该范围的任一波长激发,常选波长有365nm、405nm、450nm、488nm。
2. 发射波长:发射波长表示荧光强度最大位置对应的发射波长,发射公差5nm,主要原因是产品制备批间差异和检测仪器差异。
产品参数
材质 | ZnCdSe/ZnS 高分子聚合物 |
半峰宽 | < 32nm |
量子产率 | >85% |
粒径 | 120nm |
C.V. | < 10% |
固含量(w/v) | 0.5% 5*1012个/ml |
表面功能基团 | 羧基 0.36-0.42mmol/g |
发射波长 | 530±5nm 625±5nm |
储存条件 | 2-25℃储存(切勿冷冻),12个月 |
保存液 | 超纯水 |